铜棒ROHS检测仪 -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

工作原理

RO技术基于X射线荧光原理,理论上可以检测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。在实际应用中,测量的元素范围从16号元素(硫,S)到92号元素(铀,U)。

X射线荧光的物理原理:

X射线是电磁波谱中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,通常用能量(以千电子伏特,keV为单位)和波长(以纳米,nm为单位)来表达其特性。

X射线荧光是一种由原子内部变化引起的现象。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围绕核外的电子。核外的电子在各自特定的轨道中以特定的能量运动。当强度足够的X射线照射到内层电子(例如K层)时,它们会脱离原子的束缚而被释放,从而在该电子层中产生电子空位。此时,位于较高能量壳层的电子(如L层)会跃迁到低能量的壳层中,以填补这些空位。由于不同电子壳层之间的能量差,这些能量以二次X射线的形式被释放出来。不同的元素会释放出具有特定能量特征的二次X射线,这就是X射线荧光(XRF)现象的来源。

现场安装

选择具备多年客户培训经验和技术背景、对客户业务流程及设备使用要求有深入了解的市场支持工程师,担任培训讲师。

技术培训使用电子教材,以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,同时参考与设备相关的操作手册、维修手册等技术文件。培训教材内容丰富,配有必要的原理示意图、系统结构图及电气设计图纸。文本采用标准术语,力求简明易懂;所有培训技术资料均为中文。

ROHS检测仪的生产厂家提供的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,所有仪器设备均会进行培训。培训的主要内容涵盖检测方法与原理、常见故障处理、日常维护及操作规程,具体内容请参考下表。

为了满足客户在仪器操作、管理、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培训需求,我们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和业务要求,提供三种培训类型:仪器培训、系统培训(包括数据处理与应用)以及研讨班。培训将配备完整的教材,相关费用由天瑞仪器承担。

15.jpg

知识点

理论知识

铜棒ROHS检测仪的基本原理。

分析仪的结构设计

产品介绍

仪器的构成与概述

仪器演示

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

保养维护

日常保养

常见故障的维护与排查

设备操作

开关机

仪器使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

仪器与计算机及打印机连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

进出口流程的分析

关于仪器数据库管理、备份和恢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。

交流及答疑

铜棒ROHS检测仪操作说明

设备操作实际培训

实际操作与评估

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与评估。

其他培训

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调整。

根据招标要求,我公司将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,主要采取现场培训的形式。通过这种方式,用户能够增强对系统安装、调试、日常操作及管理维护的能力,同时提升基本的故障诊断与问题解决的技术水平。

仪器介绍

ROHS检测仪的制造商提供的设备采用了下照式设计,操作简单,测试过程顺畅,售后服务也非常及时到位。

1.元素分析的范围涵盖从硫(S)到铀(U)的所有元素。

2.元素含量分析的范围从2 PPm到99.99%。

3.测量的时间范围为60到200。

4.铜棒ROHS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符合ROHS指令要求的有害元素(限制包括镉、铅、铬、汞和溴),其检测下限可达到2ppm,而氯的检测下限为50ppm。

5.镀层分析能够同时检测多于三层的涂层。

6.分析的厚度检测限可达到0.01微米,多次测量的重复性可达0.05微米。

7.多次测量的重复性可以达到0.1%(总体荧光强度)。

8.工作稳定性为0.1%(总亮度强度)。

仪器的硬件设置

X 光管

2.高压与低压电源

3.MCA多通道分析仪是一个多通道数据分析工具。

4.高相机

5.移动平台(自动化系统)

超大样品腔

7.准直器自动切换功能

8.自动切换滤光片功能

9.准直器与滤光片的灵活搭配

标准样品

仪器软件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RoSH分析软件简介

铜棒RoHS检测仪功能介绍:此仪器用于检测符合RoHS指令中规定的六种物质相关的五种元素,具体包括镉(Cd)、铅(Pb)、汞(Hg)、溴(Br)、铬(Cr)和氯(Cl)。

针对RoHS检测开发的软件经过设计,具备更强的针对性。

操作界面设计得很简洁,使用起来非常便捷,非人员也能轻松掌握。

界面可以自动在中英文之间切换,并且具备编辑第三方语言的功能。

在测试不同样品时,准直器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自动进行切换。

便捷的输出方式,支持将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中,并提供不允许编辑的独立格式。

仪器的校准过程既方便又简单。

能够实时展示测量结果,帮助客户缩短测量时间。

能对样品进行初步的材料评估。

铜棒ROHS检测仪

RoHS指令中涉及对镉、铅、铬、汞、溴和氯的检测。

检测八种重金属,包括锑、钡、镉、铬、铅、汞、硒和砷。

镀层厚度的研究分析。

合金成分分析。

2 (13)(1).jpg